當我寫下這個題目時,我就在想會不會遭到很多人的怒罵,罵我是“賣國賊”,罵我是“憤青”。在這兒,我要聲明本人是非常支持國產品牌的,也很希望它們能穩健并快速發展。但我寫這篇文章是以消費者和品牌的角度來寫的。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創造了不少奇跡。三十年過去,在國際金融危機環境下的今天,透過奇跡背后我們還是需要認真反思的,反思一下我們的奇跡是怎么樣產生的,反思奇跡是怎么樣取得的,反思我們的成功企業留下了那些寶貴的東西,那些是可取的,那些是值得我們保留的。當然,反思是為了明確今后的路子該怎么走,清晰我們跟國際化企業有多大的差距,更是讓企業今后糾正一些往日的浮躁,平靜地對待發展和生存這些關鍵問題。
中國三十年過去產生的奇跡其實是在幾方面前提下取得的:
一是“改革解放”。改革來自計劃經濟的各種“清規戒律”,打破所有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枷鎖,對存量生產力進行無限的釋放,解放了思想上的許多條條框框。這樣的“松綁”使那些勇敢的戰士獲得了從來就沒有的能力發揮,讓一些敢于與政策和制度斗爭的先鋒者成為企業家。因為那個時候只要你敢于打開“改革”這個引擎,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形成“井噴”地變成商品,你就會輕易成為企業家,你的商標就有可能成為“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
二是“對外開放”。如果僅僅是“改革解放”,相信我們的品牌定位企業也不會有那么多奇跡出現,至少沒有國際技術和管理的引進后所取得的成果。在上世紀80年代,剛好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經過一輪經濟管理與先進技術投入后取得劃時代的成果,要急速應用于各個產業的技術和管理升級,我們國家也剛好趕上這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打開國門,迎進了這些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
三是中國巨大的人口數量形成的人口紅利因素。“廉價勞工”創造了中國低成本競爭力,憑借著“低價格”沖擊國際市場。就像順德格蘭仕一樣,借著“價格屠夫”這一獨門利器,迫使日本和美國的一些行家都把生產線搬到格蘭仕來,但格蘭仕的微波爐整機利潤卻不到1塊錢。
我們的品牌就是在這種前提下得到了創建和成長,不可否認很多品牌都是在這樣“機遇母親”的呵護下成長起來的,沒有經過風雨的洗禮,沒有經過競爭環境的博弈和鍛造,這樣的品牌自然很難走得穩、站得直,也很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保護下長大的品牌是怎么樣的?我們看看一些行業的品牌和企業的表現就會清楚不過。
在奶業行業,當我們驚嘆像蒙牛這樣的奇跡在中國大地出現時,整個奶業行業卻出現了三聚氰胺事件,中國30萬嬰兒卻無辜遭受著毒害。害人又害己,奶業全線也首次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當牛根生依然打出“民族牌”,呼吁保護民族品牌的時候,想必響應者也寥寥無幾。
我們的房地產,地方支柱產業。當40000億救危資金放閘時,不少資金流向了地方房地產,但這時候房價卻開始上揚了,我們失業了,買不起房了??煞康禺a老板還說“中國人太有錢了,房價太低了!”
另外,還有很多靠廣告打出名牌,靠糊弄消費者走向成功的企業。什么“美國施恩奶粉”、 “300年歷史的金六?!薄ⅰ爸兴幨兰摇薄ⅰ笆畮状鷤魅恕钡忍摷購V告。
還有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藥、化肥超標帶來的危害;食品加工廠使用過量的漂白劑、著色劑、防腐劑、香精香料,甚至還用蘇丹紅、孔雀石綠等致癌物質。
這就是我們保護下后果,保護所謂民族品牌時種下globrand.com的要我們自己回頭品嘗的苦果!反觀外資企業、外資品牌,有多少是上述行業或企業那樣成長起來的?又有多少做著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呢?因為他們清楚知名品牌是消費者給與他們最好的一份肯定和厚愛。相反,是他們先站出來提倡要做企業公民,要保護環境、支持教育、關愛兒童、救助災區和回饋社會;是他們提出可持續發展,和中國社會共同發展。他們不僅僅提供優質產品,教導消費者學會保護自己的利益,還把改善世界各地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作為己任。
再說民族,很多人一直都在高呼和強調中國是56個民族的國家,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觀點。我們難道不承認臺灣、香港、澳門是我們國家的一部分嗎?在臺灣、香港、澳門甚至是北京、杭州和杭州等地,有多少外國人都加入了中國國籍,難道我們不把他們算進去嗎?
在品牌經營過程中,成功品牌之所以區別于普通品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成功品牌擁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回憶起品牌名稱。更重要的是,能夠突出品牌個性與價值,與消費者身份、品味相符。
(2022-04-15)包裝設計、飲料包裝
(2022-02-15)近日,石特策劃設計(StoneTech Branding & Design)與浙江易眾化工有限公司(Zhejiang Ezone Chemical Co., Ltd.)達成深度合作,成功為其設計并印制了全新的全英文貿易宣傳冊及系列產品Detailer/Detail Aid (DA)。這套專業物料將作為易眾化工開拓國際市場、展示企業實力與產品優勢的核心工具,助力其全球化戰略邁上新臺階。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