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中很多中國學生都熱切地希望成為世界經理人。他們頭腦開闊,對全球環境的適應能力強,要達成這個目標并非難事。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更快更成功地屹立于全球商界。
中國大致有三類企業,即跨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國企和私營企業。
跨國公司通常會依仗自己原有的優勢,追求全球區域化,使利潤最大化。國企在中國有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它們大部分是本土公司,為本土市場服務。私營企業則不同,它們更加積極地面向全球市場,其中一些比較成功的企業走出了一條區域全球化的道路。
“區域全球化(Loc-balization)”特指將本地企業的成功策略擴展并傳播至全球市場的概念,這一概念著眼于全球市場與區域經濟之間的互動,凸顯了在新時代的全球商務中,企業本地化或區域性策略對其發展的重要性及推動作用。
區域全球化的道路于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道路完全相反,它是一條發展中國家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走的道路,它們把國內的優秀經驗帶到海外,探索和開發海外市場。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不能走第一條道路,因為它們不參與制定全球化標準。
歐美等國的跨國公司在可進入的海外市場進行擴張,那是全球區域化。區域全球化則鼓勵公司在全球市場上開拓新的領域。當然,采用區域全球化戰略,公司可以開拓的潛在市場要遠遠大于采用全球區域化戰略可以控制的市場。
全球區域化更依靠的是公司的內部資源,區域全球化則要靠公司領導者的視野和強有力的領導力。全球區域化的公司被資源等客觀因素決定,區域全球化公司則由企業領導人的個人價值和管理哲學帶領。前者很容易被競爭對手復制,但是后者很難。
依仗內在的優勢,跨國公司可以跨越國界操控全球市場。
例如寶馬公司, 在發動機技術上很強,這是它的內部優勢,不管到什么市場,都可以發揮這個優勢。有些公司則通過對當地政府政策的了解、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和市場上的有利條件等,例如,韓國消費者很挑剔,柳韓-金佰利(Yuhan-Kimberly)公司在韓國就利用了這點。它的成功在于利用了當地環境和優勢。這個取決于企業的偏好,是偏向于利用企業的優勢,還是發揮當地市場的優勢。
對于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安于現狀的可能性不大,企業家富有創業精神和開拓意識。
成功的區域全球化戰略可以帶領公司走到全球化階段。一些本土化企業,在經過一二十年后都有可能成為跨國公司。
這也是歐美國家的跨國公司過去的發展途徑。一百年前,它們也是從本土化公司起家的。因此,這兩種模式不是一個停滯的過程,而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區域全球化的模型建立在我對韓國公司的長期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比如三星、現代等。
這些公司一開始都是韓國本土化公司,它們在向海外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有利條件,立足當地市場,并把它們在本國的成功經驗帶到了全球。
在韓國,公司愿意花錢幫助員工自我提升。很多韓國公司花錢讓員工去學習,帶薪學習,沒有多少美國公司做到這點。
在美國,公司會選擇教育程度高的員工,并且認為受教育是員工私人的事情。
柳韓-金佰利在韓國每年為員工提供360個小時的培訓,從而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公司也獲利,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金佰利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也帶入了它在韓國的一些成功操作模式,比如,在中國建立學校,在中國推廣植樹活動等。
在研究歐美國家跨國公司發展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跨國公司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設計的產品跟為本國市場設計的并不一樣,它們會降低設計成本,比如去除一些產品特征,以達到降低價格的目標。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F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和認識不比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低。
韓國人的受教育水平比較高,這意味著韓國的消費者特別挑剔,對產品的要求特別高。中國未來受教育水平也會很高,當中國消費者意識到自己的消費者權利,變得更加挑剔,他們對產品的要求就會更高。
企業想在海外市場有很好的表現,第一需要有優秀的領導人,第二需要有利的環境,第三是豐富的資源。
以往的學術研究中,學者沒法看到那個中間地帶,即每日的流程,也即機制。中間的機制是黑箱,他們只能看到前三項,但是中間的流程不知,只能通過收集數據,然后輸入電腦進行分析。
很多經理告訴我,機制很重要,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機制,其他三項都是沒有用的。每個因素都必不可少,但是需要機制把它們結合起來。一個公司的基因決定了公司的機制,以及公司的未來發展。
對于三星的成功,有人說是因為有優秀的首席執行官,有人說是它抓住了機遇。
當時正值美日貿易戰,美國大幅削減從日本進口芯片,個人電腦開始發展,對芯片的需求量大增,價格上漲。誰能生產出新一代產品,誰就掌握了先機。一般公司有一個生產線,但是三星設有兩個團隊,它們各自獨立研發,互相競爭,獲勝一方可以贏得一切,失敗的一方則丟掉一切。正是憑借這種高效的內部機制,三星打敗了競爭對手。
以前,世界被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主導,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公司,例如三星和中國的一些公司,它們走出國門,在海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中國的國企,盡管有一些走出去了,大部分還是本土公司。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們應該把視線從本土市場轉移到全球市場。
私營企業在中國的比例很大,其中一些已經走出國門,在走向全球化過程中,它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規模經濟。
總之,中國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的時候,還需加強全球化戰略思維,打造優質的全球化企業基因。
本文經長江商學院許可。
在品牌經營過程中,成功品牌之所以區別于普通品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成功品牌擁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回憶起品牌名稱。更重要的是,能夠突出品牌個性與價值,與消費者身份、品味相符。
(2022-04-15)包裝設計、飲料包裝
(2022-02-15)中國·杭州——石特廣告近日與浙江久立電氣材料有限公司正式達成品牌戰略合作,并圓滿完成企業宣傳冊的全流程策劃設計服務。此次合作標志著石特廣告在工業制造領域品牌服務能力的深化拓展,也是“一站式品牌管家”理念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2025-08-09)